刷到周深《遥遥》MV那天,我正给海外表妹發教學——她說『這首歌讓我好想家』
手機震動時,我正對著跨國視訊畫面敲鍵盤——表妹在澳洲凌晨三點發來語音:「姐!周深新歌《遙遙》MV是不是上線了?我這兒顯示『該地區無法播放』…」她聲音啞啞的,像被悉尼的夜風泡發的茶葉。
點開被她轉發的微博熱搜,#周深奇跡主題曲遙遙MV上線# 的詞條下面,有條留言瞬間戳中我:「『南來北往的人來到這裡扎根』這句,讓我想起剛來北京時租的6平米隔間,牆上貼滿便利貼寫著『加油』,現在居然在墨爾本聽不到這首歌了。」
說真的,我特別懂這種感受。去年中秋,我在溫哥華的同學突然打來越洋電話,背景音是咕嘟咕嘟煮火鍋的動靜:「妳記不記得大學時,我們在宿舍用平板偷看《中國好聲音》?現在我用同樣的平板,卻打不開《奇跡》短劇…」她說著突然笑出來,「妳說這算不算科技進步的副作用?」
其實不止她。我翻了下後台數據,光是上個月,就有37%的海外用戶在深夜時段搜索「如何解除地區限制」——多倫多的凌晨兩點,法蘭克福的清晨六點,那些卡在轉圈加載中的進度條,裝著比12小時時差更長的牽掛。
最讓我鼻酸的是個在東京留學的姑娘私信。她說媽媽特意學會用微信傳《遙遙》的錄屏,畫面糊得像隔著毛玻璃,但周深唱到「步履不停」時,鏡頭掃過早高峰地鐵站——「我媽在語音裡說:『這站是妳以前常去的,現在裝了新的扶梯』。明明只是30秒的片段,我循環了整晚。」
寫到這裡,我給表妹回了條消息:「還記得小時候嗎?我們用天線電視搜信號,雪花屏裡也能追完《還珠格格》。現在雖然隔著太平洋…」她秒回個貓咪握拳的表情包:「姐!快教我怎麼突破封印,我要把《遙遙》設成起床鈴聲!」